当前位置:主页 >> 历年真题 >>

2017面试热点——对于“刺死辱母者”案例解析

来源:仕图医考      620      发布时间:2017-05-04

2017年3月25日一则新闻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案情大概是这样的,杀人者于欢,22岁,他母亲苏银霞因经营工厂资金周转困难而向某地产公司老板吴学占借款,前后累计借款135万元,约定月息10%。此后陆续归还现金184万,以及一套价值70万的房屋抵债,还剩大约17万余款实在没有资金归还。因此,苏银霞遭受到暴力催款,并受到侮辱,在报警后没有得到及时干预的情况下,于欢拿水果刀杀死辱母者,一审判决于欢为故意伤害罪无期徒刑。

仕图解读:

发生这样的事件是让人痛心的,对于网友的热议,主要体现在法律与伦理的争议。当一个人或其近亲正在遭受难以忍受的凌辱时,奋起反抗反抗造成一定的后果,司法该如何认定这一行为。

但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确实引人深思。其一,反映出民间资本融资难的问题,所以迫于无奈选择高利贷的方式让资金周转运行;其二,反映出对于高利贷打击力度有待增强,据经济学家所指年利率超过20%即为高利贷,显然苏银霞的贷款已经为高利贷;其三,在此案中的警察也一定程度存在不作为的态度,没有及时制止干预;其四,法律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过度期,不够完善。

于欢这一案件关乎到群众对伦理道德的解读,关乎到法制建设,关乎到未来民间融资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一痛心的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应多措并举。第一,银监会、人行、公安局等进一步加强联合打假高利贷以及高利贷机构;第二,完善民间资本的借贷途径,降低不适宜的借贷门槛;第三,加强对各行各业的监督,加强责任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对不作为的行为给予处罚;第四,完善法律法规,舆论的强烈反应提示我们,应正视此事发生之时的伦理情境。法律不仅关乎规则,还关乎规则背后的价值诉求,关乎回应人心所向、塑造伦理人情,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转型期中国的法制建设,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需要更多地正视这些人心经验,正视转型时代保护伦理价值的重要性、条文与人情的关系、法律与伦理的关系。